女大學生和男友已相處3年多 回傢卻被父母強迫相親





當地時間3月21日,墨西哥特奧蒂瓦坎,一對戀人登上gps車隊管理系統太陽金字塔,迎接春分到來。視覺中國供圖

河南姑娘邵曉燕過瞭一個“很糾結的假期”。今年春節,22歲的邵曉燕經歷瞭人生第一次相親。在南京師范大學讀大四的邵曉燕有男朋友,是自己的大學同學,兩人已經相處瞭3年多,感情很不錯。

可在傢人強烈要求和特意安排下,她還是走gps車隊監控系統向瞭相親場。“不知道該怎麼辦瞭,我現在挺糾結的。”因為突如其來的“被相親”,邵曉燕很不開心。新學期開學,她不知道該怎麼去面對男友。

“大學生相親越來越流行,很多同學在假期遭遇過‘被相親’。”在西北師范大學,一位大三學生也發現,這個寒假,身邊已經有好幾個同學都經歷瞭“被相親”。每一個“被相親”者的背後,都有各不相同的故事。

大學有男朋友,回傢卻“被相親”

男朋友小齊是邵曉燕的大學同學,一個東北小夥子。兩人相戀近3年,打算今年夏天畢業後就訂婚,一起留在南京工作。但寒假的相親經歷讓邵曉燕對已經規劃好的未來打瞭一個問號。

放寒假前,邵曉燕和小齊就已商量好,回傢要和雙方父母商量訂婚的事情。但是就在邵曉燕回到傢的第二天,她還沒來得及和父母說男朋友的事,就被母親告知已經給她安排瞭一個相親對象,讓她當天出門去見見。

邵曉燕拒絕去見相親對象。她向父母講瞭自己和小齊的感情經歷,希望他們能見見小齊,答應訂婚的事,但她的願望遭到瞭母親的強烈反對。“我媽不想讓我嫁到外地去,怕我受委屈。”邵曉燕無奈地說。

和父母不說話,“冷戰”瞭兩天,但知道傢人也是為瞭自己好,邵曉燕十分糾結。在母親第二次提出要她和相親對象見面時,她硬著頭皮答應瞭。相親對象是母親同事的親戚,在河南一所大學讀大四,兩傢人都在一個地方,彼此知根知底。初次見面後,兩人便留瞭聯系方式,但之後並沒有什麼聯系。

“至少讓傢人感覺到我也理解他們,至於結果如何,我也不好說。”就像完成例行作業一樣,邵曉燕將傢人安排的相親簡單應付瞭過去。但在她心裡,對這種“被相親”還是很有抵觸。

“我們知道她和小齊的事情,之前戀愛不會要求她,但到面對成傢的大事,可不能草率瞭。”在邵曉燕母親看來,現在社會復雜,孩子涉世不深,不會判斷,就這麼一個女兒,“留在身邊,找個知根知底的人傢結婚,我們才放心。”

過完年,邵曉燕便早早逃離瞭老傢,和男朋友一起回到學校。“我舍不得和小齊的感情,也不知道該怎麼跟他說。”邵曉燕明白父母的苦心,知道傢裡就自己一個孩子,父母考慮得更現實,都是為瞭自己好。但在面對小齊的時候,她卻一直難以開口。

“爸媽態度堅決,我也不想讓他們傷心,真不知道該怎麼辦瞭,先畢業再看吧!”邵曉燕說。

大學生相親提前,有人排斥有人理解

“是不是快畢業瞭?有沒有對象啊?”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時,很多大學生表示,寒假回傢傢裡親戚朋友經常會這樣問。

郭笑飛在武漢理工大學讀大三,之前有過短暫的戀愛經歷。春節前,得知他還沒有女朋友,一位親戚便要給他介紹,給瞭他聯系方式,父母也打算等兩人聊得差不多瞭就安排見面。

郭笑飛沒有聯系過女孩,每次父母和親戚問起來,他總是以還不太瞭解不想見面而拒絕。“孩子還沒有女朋友,我們挺著急的,正好放假在傢,就積極張羅這個事,說不定兩個人就成瞭呢!”郭笑飛的父親說。

與父母的憂慮相反,郭笑飛對自己的感情大事並不是很急切。父母和親戚的催促,有時會讓他覺得很反感。“我其實挺排斥相親的,這種事情要講究緣分,順其自然就好瞭,被動去做反而不好。”在郭笑飛看來,自己剛上大三,去相親還早。

也有很多大學生對通過相親接觸異性表示認同。就讀於蘭州理工大學大三的李文輝並不排斥相親。在他看來,相親跟其他交友方式差不多,甚至比其他方式更直接有效。“感覺現在年齡也差不多瞭,是時候該為終身大事考慮瞭。”在假期,經父母或熟人介紹,李文輝相過兩次親。

第一次相親的時候,李文輝感覺有點尷尬,找不到話題,後來聯系也不多。第二次相親他吸取教訓,提前瞭解瞭對方的一些信息,兩個人聊得很投機,就一直保持著聯系。他想再進一步深入瞭解,可以的話畢業就結婚。

“老傢同齡人都在考慮生二胎,如果不趕快找個對象,等再過兩年,好一點的‘資源’都沒瞭。”李文輝打算畢業回老傢工作。在他看來,早點相親找到對象,自己可以安心學習和工作,父母心裡也會踏實點。

來自四川的楊軍在蘭州交通大學讀研二,寒假期間已經見瞭3個相親對象,都是傢裡張羅的。“我自己也挺著急的。”看著村裡同齡人都已結婚生子,楊軍坦言,這兩年對自己的婚姻大事感到有壓力。他想著畢業後回傢就業,每次回傢,都積極參加相親。

1997年出生的張玲在西北師范大學讀大三,寒假回傢,她第一次參加瞭相親。去年以來,傢人知道她沒有男朋友,就一直在老傢物色合適的相親對象。“媽媽對這個男生的印象比較好。”兩人見面之後,張玲覺得人還不錯,就在微信上保持聯系。

盡管張玲打算繼續讀研,並不著急找對象,但她認為“爸媽畢竟是過來人,有時候還得聽他們的”。她之前比較排斥相親,覺得自己年紀還小,但經過相親初體驗之後,如今已經可以坦然接受。

相親路上有人歡喜有人憂

春節期間相過兩次親的趙大鵬,相親路走得並不順暢。大學畢業半年,趙大鵬如今在重慶工作。“大學沒有談過戀愛,平時也很少和女孩子接觸。”剛放假回到傢中,他便在母親的安排下去相瞭親。相親當天,他還專門穿瞭剛買的一套新衣服。

“就奔著在一起去的,當時就想著正式認真一點。”談起第一次相親的經歷,趙大鵬稱“很失敗”。“我很緊張,不知道要講什麼,兩人沒話說很尷尬。”第一次相親兩人不歡而散,後來也沒有再聯系。

雖然出師不利,但趙大鵬並沒有退縮。不久後親戚又給他介紹瞭一個對象,第二天兩人便見瞭面。“她也在重慶工作,還是鄰縣的,算是老鄉。”不像第一次沒話聊,第二個女孩的外向活潑,讓趙大鵬輕松瞭不少。雖然兩人有共同話題,但趙大鵬覺得還是更適合做朋友,“眼緣不夠,她的長相不是我喜歡的類型”。

兩次相親的失敗讓趙大鵬深深地感到找一個合適的人很不容易,他甚至有些後悔在大學沒有談戀愛。“以前以為隻要父母看好瞭,基本都能成,現在看來哪有那麼簡單!”趙大鵬現在工作比較忙,接觸異性的機會也不多,就把很大的希望寄托在瞭相親上。“我不會受到打擊,隻要有機會,還會繼續相親的”。

這個寒假,在江西財經大學讀書的河南姑娘杜雪和相戀一年的男友訂婚瞭。與傢長安排的相親不同,杜雪和男朋友鄭博是通過同學介紹相親認識的。兩人在同一個大學讀書,見過面後覺得能聊得來,彼此都有好感,之後越來越熱絡便確立瞭關系。相戀一年,兩個人感情一直很好,雙方父母也都知道。

“雖然才大三,但覺得遇到瞭對的人,就希望能提早定下來。”春節前,鄭博的父母和親戚從江西駕車來到杜雪傢中,與她父母商量訂婚的事情。雙方父母商議,當天就給他們倆訂瞭婚,約定好等兩人畢業就辦婚禮。“我們雙方都比較滿意,兩個孩子又情投意合,早點定下來也是好事。”鄭博父親說。

杜雪覺得,兩個人能夠相親成功算是有緣人。她之前從來沒想過會這麼早訂婚,而且是嫁到外地去,但是“現在對未來充滿瞭期待”。在她看來,相親的方式有很多種,不一定非要等著父母安排正式的相親才去,自己也可以通過身邊認識的人去爭取,尋找合適的人。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瞭解到,隨著法律明確大學生隻要符合法定結婚年齡,可以在校結婚,在校大學生相親的情況隨之越來越普遍,甚至有部分人完成瞭婚姻大事。

“沒想那麼多,覺得都挺合適就結瞭。”唐莉在西北師范大學讀大四,結婚對象是自己的高中同學楊強,兩人今年寒假剛完婚。

高三畢業後,楊強向唐莉表白被拒,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兩人沒再聯系。大二寒假楊強邀請唐莉去他辦的輔導班代課,“他對我十分照顧,慢慢地我們開始相處瞭。”唐莉被楊強對她的細心照顧所感動,兩個人開始相戀。到今年寒假,唐莉順利保研,兩人時間都比較寬裕,就辦瞭婚禮。

婚後不到一個月就開學瞭,唐莉和楊強像往常一樣回到學校按部就班學習。“相愛是兩個人的事,結婚卻是兩傢人的事,我現在才慢慢明白什麼叫‘相愛容易相守難’瞭。”盡管婚後會有一些小問題,但唐莉堅信他們的愛情會一直延續,生活會越來越好。

“小時候過年害怕被問成績,長大瞭害怕被問對象。”在農村長大,正在西北師范大學讀大三的張婷坦言雖然不反感相親,但認為相親應該是年齡稍大點。張婷還沒有畢業,目前收到的相親請求就比較少,而與她同齡的初中同學有的務工多年,這個春節期間,很多人都在忙著相親。

“朋友基本上都是通過相親認識的另一半,條件差不多的就結婚瞭。”但在張婷看來,近些年農村的離婚率持續走高與相親這種形式多多少少也有關系。“正是因為相處時間不夠長,瞭解過於表面,兩人對婚姻生活缺乏認識,結婚之後就會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爭吵不休,最終選擇瞭離婚”。

對於目前大學生相親比較普遍,且相親者的年齡不斷提前的現象,有專傢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社會發展中呈現的新現象,有著深刻的社會意涵。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結構發生瞭很大的變化,由傳統型、穩定型社會向流動型、具備一定風險型的社會轉變,近年來由於社會經濟發展變化,又總體趨於穩定。”在蘭州大學社會學副教授周亞平看來,由於社會流動會帶來很多的不確定性,傢長考慮孩子談婚論嫁要知根知底也是可以理解的。

周亞平說,隨著社會變遷,如今很多人希望傳統傢庭價值能再次得到延續和保留,也希望能夠保持大傢庭或擴展傢庭之間的人際往來。“如果嫁得太遠又是獨生女,基本的人情關系就會被斬斷,所以傢庭原來的交往或是血親功能在地域上就弱化瞭,傢長可能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熟貨車管理系統人圈裡相親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周亞平認為,在農業社會,大傢會向往工業文明和城市生活狀態,但當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隨著焦慮感和生活壓力加重,就更希望能夠回到傳統的生活方式。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大學生均為化名)



本文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曹義_NN5778
arrow
arrow

    frh919tf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