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慧點亮“北京8分鐘”

昨晚平昌冬奧會閉幕式的“北京8分鐘”,不但傳遞出中國人民對全世界朋友的盛情歡迎,更匯聚著熠熠閃光的“中國智慧”。

兩米高“熊貓”僅重20斤

表演中物流路徑規劃,兩隻憨態可掬的大熊貓讓人印象深刻,它們既是文化的使者,更代表著中國“國寶級”工藝的傳承。據瞭解,熊貓道具出自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劇院的工藝師之手,他們始終致力於這項中國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大木偶要由人穿著進行表演,所以重量需要在30斤以下,按照四川南充大木偶劇院院長唐國良的說法,單是這一項要求就讓他們的團隊熬瞭好幾個通宵。

為瞭達到預期效果,制作團隊在選材上先後嘗試瞭人造紙藤、天然白藤、竹篾條、鋁合金絲、碳纖維條、PVC仿真藤條等多種材料,進行瞭上百次測試,才最終確定瞭用鋁合金管材和碳纖維條相結合,配合上LED燈的制作工藝。

最終版的熊貓道具,高2米35,卻僅有20斤左右的重量,比初期的版本輕瞭幾十斤,連唐國良也不禁感慨,“沒想到大傢共同努力,能做出這麼高科技、輕便、同時能達到演出效果的大道具。”

冰屏和機器人出自國內團隊

舞臺上,24塊屏幕呈現出新時代中國的美好形象。這些近乎透明的屏幕有個好聽的名字:“冰屏”。這項源自中國本土的創新設計可以實現透明圖像顯示,獲得過國內國際多項發明專利。

“冰屏”研發團隊負責人、深圳壹品廣電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文藝表演項目總監黃慶生介紹說,為瞭參與8分鐘演出,團隊進行瞭工藝的升級更新。“這次做出瞭三米長的屏幕而且中間沒有橫梁,這種工藝目前在世界上我們應該是第一傢。”

載著“冰屏”跳出華麗舞步的是24個動作靈活的移動機器人。在機器人研發團隊負責人、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移動機器人事業部總裁張雷看來,此次主要實現瞭兩點技術突破:首先是機器人導航更加精準。“演員和機器人之間有頻繁的穿梭互動,演出場地內的燈光幹擾多,這就要求機器人要看得遠、看得清。”其次,相比常用的工業機器人動作更復雜靈活,包括完成行進中旋轉、擺動等。

張雷說,團隊從確定參演到開始排練,其間隻有兩個月時間,全體成員夜以繼日地工作,才最終定制出瞭可以參與演出的機器人。

石墨烯演出服能發熱4小時

閉幕式演出當天歷年平均氣溫在零下10攝氏度,風力5級左右。嚴寒、多風,對於整個演出團隊而言是不小的挑戰。為瞭做好演員的防寒保暖工作,主創團隊采用瞭石墨烯智能發熱服飾,來確保演員動作優美,防止出現凍傷。

石墨烯是一種超級新型納米材料,具有超高強度、超高導熱系數,被業界譽為“新材料之王”。利用石墨烯的特性,我國科研人員研制出瞭超薄透明的石墨烯電熱薄膜技術,用於智能裝備制造,並在國外申請瞭專利保護。

“演員的服裝要求輕薄,能讓他們靈活地做動作,同時,無論是排練場地還是平昌閉幕式現場,天氣都很寒冷,石墨烯服飾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溫發熱效果。”石墨烯團隊負責人、深圳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月秋說,根據環境要求,服飾也可以做出相應的調節。“最初對我們的設計要求是在零下5攝氏度的環境中,持續發熱8分鐘,後來考慮到候場等因素,調整到在零下20攝氏度的條件下,發熱4小汽車遠端監控時。”

同時,為瞭讓“冰屏”和機器人能順利運行,主創團隊也物流車隊管理特意對設備進行瞭抗寒、抗風測試。據新華社
arrow
arrow

    frh919tf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